程序设计教育论坛
NASAC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本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本届会议在教育论坛之下设立了“程序设计教育论坛”。本论坛邀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担任程序设计教学的知名教师做特邀报告,并安排论坛Panel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理念、实施方法进行探讨。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论坛组织委员会:
李 戈(北京大学)
卜 磊(南京大学)
论坛主持人:
卜 磊(南京大学)
日程安排:
时 间: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14:00-17:30
地 点:重庆富力假日酒店 宴会厅1
论坛议程:
时 间 |
主 题 |
讲 者 |
14:00-14:35 |
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与课堂革命 |
战德臣,哈尔滨工业大学 |
14:35-15:10 |
新工科背景下以赋能教育为目标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探索与实践 |
王杨,西南石油大学 |
15:10-15:45 |
关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再思考 |
陈家骏,南京大学 |
15:45-15:50 |
茶 歇 |
|
15:50-16:25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程序设计为例 |
毛晓光,国防科技大学 |
16:25-17:00 |
有教无类——浅谈大学程序教育中的差别性问题 |
李戈,北京大学 |
17:00-17:30 |
Panel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
报告及嘉宾简介:
1. 战德臣: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与课堂革命
摘要: 2020年的疫情,使得所有高校教师和学生都经历了在线教学的洗礼,教育部倡议在线教学要走向新常态。2020年10月,国家首批一流课程名单正式发布,更加促进了高校教师进行线上金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新浪潮。作为全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标准宣贯组组长和高校慕课建设与应用指南的起草者之一,报告者指出在线教学新常态就是要回归到一流课程建设和课堂革命,并从(1)什么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标准是什么;(3)如何迎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等方面介绍了经验。
简介:战德臣,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学校MOOC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慕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方面成果丰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60余所大学选用其MOOC课程,累计选修人数已超100万人。受教指委、慕课联盟及100余所大学邀请,作特邀报告或专场报告200余场。
2. 王杨:新工科背景下以赋能教育为目标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探索与实践
摘要:报告针对当前程序设计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如何利用跨专业课程组为程序设计类课程资源融入工程背景;如何在课前、课堂、课后为学生赋能,让学生有能力高质量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从学语法到重思维、从写代码到懂设计,力争达到新工科背景下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新要求。
简介:王杨,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改革开放40年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全国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虚拟现实、石油工程计算技术。现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质量规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CCF YOCSEF成都2019-2020主席。
3. 陈家骏:关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再思考
摘要:本报告从长期从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出发,就该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给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其中包括课程的定位与目标、课程编程语言的选择、教学方式、考核手段以及教材编写等。特别地,本报告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该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以及不同专业对程序设计的不同要求等角度,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进行了探讨。另外,报告还讨论了学习者的能力培养问题。
简介:陈家骏,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软件工程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翻译、汉语语言信息处理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等。承担过国家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过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南京大学2019年度赵世良讲座教授荣誉。主持了《程序设计》江苏省精品课程(2008年)建设,编写的教材(《程序设计教程--用C++语言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获得2009年度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2015和2019年度江苏省重点教材建设。
4. 毛晓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程序设计为例
摘要:随着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之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常态。程序设计作为经典的计算机课程,重在能力培养,是很早就开始线上线下混合的课程之一。国防科技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网络实践实训支撑环境的升级换代同步演进,在程序设计课程上体现了不同的线上线下混合方式。报告主要介绍程序设计课程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上的探索与实践。
简介:毛晓光,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副院长、软件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软件工程专委会常务委员,形式化方法专委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可信软件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5. 李戈:有教无类——浅谈大学程序教育中的差别性问题摘要:随着程序设计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逐步普及,其对大学阶段程序设计教学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由于同学们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程序设计教育程度的不同,在大学基础教育阶段“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往往需要同时面对具有不同编程基础的学生。由于这些同学在基础知识和编程技能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别,给大学程序设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报告将以北京大学在《计算概论A》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为例,对上述现象的状态和应对策略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大学程序教育中的差别性问题的讨论与关注。
简介:李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教授,国家级首批一流线下本科课程负责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曾获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一等奖、优秀教案奖,北京市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教学交流“特等奖”,北京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一名,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2013年在Coursera平台发布第一门中文计算机MOOC课程《计算概论A》,2016年发布国内第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系列课程。研究方向: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理解与生成,在NIPS/AAAI/IJCAI/ACL/ICSE/ASE/ICPC/TOSEM/EMSE等发表论文7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CCF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科研转化成果aiXcoder正在为多家头部企业的开发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