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 王怀民:分布计算2.0:基于网络的联接计算
摘要:分布计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分布计算,聚焦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高效计算,其发展已经有50年的历史。第二个台阶是以网络为中心的分布计算,聚焦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网络资源的联接计算,其发展已经有30年的历史。第三个台阶是以人为中心,聚焦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人机协同计算,其发展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每个台阶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或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和深化的关系。报告立足分布计算的第二个台阶,讨论联接计算关注的基本问题,以及我们在大规模网络化软件资源、计算资源与智力资源的高效互联与汇聚方面的工作实践,最后谈一谈未来发展的思考。
简介:王怀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国家百千万科技领军人才和军队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长期从事分布计算理论、技术与系统研究,在大规模网络化软件资源、计算资源与智力资源的高效互联与汇聚方面做出系统性和创造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
特邀报告 陈左宁:面向新一代智能计算系统的操作系统
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呈现人机协同、场景适应、群智开放、自主操控、模糊动态等新特征,新一代智能计算系统采用易于组合的模块化架构,包含丰富的领域定制硬件,以满足多样性、动态性的应用需求。在这种背景下,跟操作系统相关的资源域、应用域、作用域等要素发生了变化,操作系统必须能够表征和抽象具有动态性、可重构性以及主动学习能力的智能软硬件资源,操作系统的结构必须柔性可扩展,通过环境感知和软件定义主动适应动态智能生态环境,并将感知、规划、决策、行动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分配、调度和规划。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驱动,探索新型智能操作系统生态演进的路径。
简介:陈左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主要科研方向计算机系统软件与体系结构。多次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研,先后参加多台巨、大型计算机及大型系统软件研制工作。
特邀报告 郑志明:精准智能
摘要:可解释人工智能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中重要的破题方向。本报告将简要介绍我们团队十几年来面向复杂动态对象的可解释人工智能(精准智能)一系列研究成果中的学术思想和相应的智能学习架构,并通过两个范例诠释该思想和架构。
简介:郑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研究方向是动力系统、智能安全理论与关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创建动力学密码理论和相关智能安全系统,并在多个重点型号装备中列装。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特邀报告 何积丰:思维机器和强人工智能(Thinking Machines and Strong AI)
摘要:报告内容针对人工智能下一阶段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针对下一代人工智能复杂思维的组合性、因果推断能力、逻辑思维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着重研究,并总结性提出下一代人工智能将以因果推导为主,以科学为中心而非数据为中心;该研究方向是突破现阶段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的关键。
简介:何积丰,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何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理论及应用研究,针对软件的复杂性、正确性和可靠性等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他是程序统一理论创立者、数据精化完备理论奠基者、可信软件设计理论与技术开拓者,其研究成果是保障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可信的关键手段,是安全可信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何积丰院士开创性提出可信人工智能原则,得到G20全球领袖吸纳认可,为推进安全可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做出奠基性贡献。
特邀报告 谈宗玮:可信软件的研发平台建设与探索
摘要: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对社会、企业、个人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在提供数字化产品的同时保障软件研发过程的可信与安全,成为当前软件研发的巨大挑战。报告提出了从端到端的角度,如何开展可信软件的设计、编码、构建、测试、发布部署等活动,并且在统一的协同管理下有序、可信地交付给客户。报告将介绍华为公司在该方向的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与研发平台等方面的工作与阶段性成果。
简介:谈宗玮,华为云应用平台产品部副总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入职华为后长期从事软件研发平台与华为云服务的研发工作。现负责华为云应用平台产品部软件开发云服务(DevCloud)、可信软件研发平台等相关工作。带领团队多次获得华为公司金牌团队,完成软件开发云服务,实现了可信软件研发平台从0到1的突破。